学雷锋纪念日丨在故事中遇见雷锋,传承不朽精神
日期:2025-03-05 14:01:04  作者: 来源:  浏览量:17



他是一名普通士兵,

他是“健身达人”,

他爱时髦、爱照相,
他写诗、写散文、写小说,

他蓬勃地成长着,

只因心怀感恩,

希望自己努力些、再努力些,

直到人生戛然而止。

那年,他才22岁。

他就是雷锋。



998e0e2ce08f04c99d09e34e3fcd2eb9-sz_59155-1741154119387.png

3月5日,我们迎来了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在这六十余年的时光里,提及雷锋的名字,人们依旧会感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雷锋同志的形象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深深扎根,仿佛他从未离开,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鲜活和生动。今天,让我们共同回顾雷锋的事迹,深入理解雷锋精神。

01.补袜子


1959年冬夜,雷锋在灯下缝补袜子。战友王大勇瞧见他手中布满补丁的棉袜,打趣道:“你这袜子都能当文物展览了!”雷锋笑着把线头咬断:“补丁摞补丁,穿着更暖和。”他把省下的津贴悄悄叠好,夹在寄往辽阳灾区的汇款单里。次月发津贴时,司务长发现雷锋又穿着那双袜子——脚后跟处新添了两块整齐的方补丁。

02.雨夜护送


1962年夏夜,暴雨倾盆。雷锋执行任务归队途中,隐约听见孩童啼哭。循声望去,一位大娘抱着幼子在泥泞中踉跄。他二话不说背起孩子,搀着大娘在漆黑山路上跋涉二十里。待返回驻地时,浑身湿透的雷锋发起高烧,却惦记着:“大娘家的屋顶还漏雨,明天得去帮着修。”

03.特殊汇款


1960年深秋,抚顺和平人民公社收到署名“解放军战士”的100元汇款。与此同时,辽阳灾区也收到同样数额的捐款。邮局工作人员根据稚拙的笔迹,终于在7343部队找到每月津贴仅6元的雷锋。面对追问,他局促地搓着手:“人民公社是咱的家,灾区群众都是亲人。”

04.识字课堂


熄灯号响过,雷锋摸出自制识字课本,轻声教战友张小虎认字。他用子弹壳摆出“为人民服务”,拿草棍在地上画田字格。三个月后,当小虎第一次写出完整家书时,这个东北汉子抱着信纸泣不成声。雷锋擦擦钢笔尖:“往后咱们每周学五个新词,等你提干那天,要能写工作报告咧!”

05.春节值班


1961年除夕,雷锋将包好的饺子塞给山东籍战友:“回家陪老娘过年吧,我替你值班。”他在岗亭贴上手剪窗花,把慰问糖果分给巡逻战友。当远处传来鞭炮声,他掏出快板即兴表演:“爆竹声里辞旧岁,手握钢枪守山河……”笑声驱散了思乡的愁绪,晨曦中,他依然笔挺地站在哨位上。

5a6249d487a8fc6d0f51b59460590331-sz_74592-1741154155623.png


    《雷锋日记》

4e3bde3c2deeebe557a577390baab396-sz_388359-1741154155558.png

本书是一部红色经典,汇集了雷锋二十二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文字,包括日记、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等,全面、真实地展现了一个鲜活可爱的雷锋。读者能够通过此书了解雷锋的人生经历,汲取朴素的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好榜样》

fcbf33a40d37451bbfbbe38e202cb79d-sz_544585-1741154155697.png

《学习雷锋好榜样》一书,角度新颖,视角独到,是一部以雷锋为题材的成长励志教科书。该书主要围绕着“人生需要规划”“人生需要奋斗”“人生需要榜样”三大篇章,通过回顾雷锋讲过的话,雷锋走过的路,雷锋做过的事,去追寻解读雷锋成长、成才、成功的密码,给更多人以启迪。


    《你的样子——讲述雷锋》

8b73d26e9fba5fec43455c0f6623c5b4-sz_1596757-1741154155627.png

本书通过雷锋和他的乡亲、工友、战友笔录口述,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感人至深的故事,还原了一个可亲可敬可学的真实雷锋,回答了我们该怎样学雷锋、雷锋精神是什么等时代命题。


    《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


30a4824f0174822513172c2806e814f4-sz_415126-1741154155662.png

《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是一部由著名军旅作家胡世宗撰写的原创纪实文学作品。作者将60年如一日坚持写歌颂雷锋、宣传雷锋精神的作品的事迹与采访背后那些跟雷锋有关的人和事串连在一起,时代的洪流与个人成长经历和情感交织,全景式地反映60年来全国学雷锋活动开展的轨迹,见证雷锋精神在中国社会60年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不断被传播、被传承、被发扬光大的历史进程。


    《真实的雷锋》

1c315bf623c9fd02732928d0f4df0026-sz_398577-1741154155546.png

本书全方位展示了雷锋的真实情况,以极其精炼的语言,采取“真实故事 珍贵照片 采访手记”的独创结构新颖而贴近读者。并结合当下人精神生活的提升问题,予以正面的提升和引导。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