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形势与政策》课程考评办法
一、考核目的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课程考核更加注重学习效果,特制定本考评办法。
二、考核原则
1、注重考核实效性。
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考评办法要切实可行、考评结果有效可控,注重考核的实效性。
2、注重考核多样性。
针对高职学院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文理科学科的不同特性,可通过多种考核办法实现对课程考核公平公正性的动态把握。
3、注重考核全面性。
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求,从教学过程、考核对象以及考核范围着手,注重课程考核的全面性。
三、考核方法
根据以上考核原则,结合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际开展情况,具体考核办法按照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教与学“三结合”办法实施开展,具体如下:
1、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以班级为单位,课程考核可通过线上题库答题,以及线下参加青马协会以及习研社实践活动完成课程考核,授课教师根据专业情况选择考核方式,将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根据不同专业,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设置与专业紧密结合形式多样的课内与课外实践,使课内与课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与学相结合
与传统《形势与政策》考核不同,本考评办法考核对象涉及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并同步进行。在学生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对教师主体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集体备课的参与情况、教学成果推广有效情况、“青创杯”的立项情况等,通过考核过程中教与学相结合,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同频共振、双向促进、教学相长。
- 上一篇:“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岗位工作服务职责
- 下一篇:优化“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