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了解四川省优质职校毕业生就业发展情况,四川职教特别推出了【高职就业大数据】栏目,用数字纵向对比四川高职历届毕业生就业发展情况,看职业教育就业发展趋势风向标。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入选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培育)立项建设院校;牵头组建南充职业教育集团和职教联盟,是川东北科技培训中心、四川省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优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四川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的——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现设有财经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教师教育系、农业科学技术系、汽车工程与交通运输系、土木与建筑工程系、外语系、艺术系9个教学系57个普通专科专业,其中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为教育部和财政部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 会计为省级重点专业,畜牧兽医、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程造价为省级示范性专业,畜牧兽医、学前教育、英语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电算化、印刷技术、通信技术为学院八大重点专业。
学校秉持“教学立校、服务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常年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保持96%以上。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南充职业技术学院2019-2022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看学校就业发展吧~
2019-2022届,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人数上涨幅度明显,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下,毕业生去向落实难度增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各届毕业生发展如何呢?
根据上表我们看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整体保持在95%以上。
其中,近四届毕业生中,就业去向落实率较高的学院都是是土木与建筑工程系,分别有95%、97.7%、99.7%、99%的学生顺利毕业。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积极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具体来看,2019-2022届毕业生近七成在民营企业/个体就业,分别为65%、75%、73%、69%。
在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引领下,学校相继组建了南充职业教育集团和南充职业教育联盟,成立了利奥学院、空间信息产业学院、德克特互联网学院、拓格机器人学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等多个校企双主体二级学院。
目前,与学院合作的企业已达260余家,深度合作的企业20余家,实现了校企合作专业全覆盖。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产业特征,为学院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近四届毕业生的月收入(分别为3473元、3581元、3835元、3911元)整体呈上升趋势,市场价值进一步体现。
与此同时,学校近四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平均在66.5%左右。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招生及专业设置的反馈作用,始终坚持社会需求与学校办学优势特色相结合的原则,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大多数毕业生都能学以致用。
就业满意度是毕业生对自己就业现状的主观评价,从毕业生的角度反映其对就业质量的满意程度。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别为71%、78%、72%、74%。其中历届毕业生对工作氛围和工作内容的满意度较高,可见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方面比较认同。
校友满意度反映了毕业生对母校总体评价情况,是毕业生在校学习生活体验评价的重要指标。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2019-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在90%以上,毕业生对母校的整体满意度评价较高。
其中,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财经系(98%);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教师教育系、农业科学技术系(均为95%);2022届毕业生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教师教育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均为93%)。
学校近四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分别为95%、95%、93%、91%。
毕业生对母校教学工作的评价均在90%以上,体现出学校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较好,得到了大部分毕业生的认可。
今年,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都有哪些就业举措?
双选会
11月18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双选会,旨在为学院2024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双选会的举办,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寻找优秀人才的机会。
直击岗位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在官网专门设立了“岗位列表”,帮助同学们更快了解企业招聘岗位,并可以在官网直接发送简历。
就业指导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育》课,并举行就业指导讲座,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升求职能力、认清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找准职业定位。
专场招聘会
学校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精准对接用人单位。与四川锦兰艾柏教育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108家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9300余个。并举办多场招聘会吸引全国各地共450家优质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2.1万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