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乡野,共赴青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三下乡”小分队于7月3日到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东观镇二家寺村,用所学知识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用真诚关怀温暖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灵。
一、铁臂助农桑:让智能为农耕插上翅膀
7月3日,暖风拂过稻浪翻滚的田野,智能制造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循着“科技赋能乡土记忆,三维智印唤醒乡愁”的足迹,走进了高坪区东观镇二家寺村。
当精密的仪器遇上厚重的土地,师生们将专业锋芒化作服务乡野的温情。他们俯身为老旧农机“问诊把脉”:轻触拖拉机电路接口排查隐疾,俯身调试收割机传动系统让齿轮重新默契咬合,更走进田间地头,为这些沉默的“农耕伙伴”送上细致呵护:指尖拂过发动机外壳感受温度,仔细检查工况后,为收割机更换机油,让每一滴润滑油都成为农忙时高效运转的保障。从电路的精细排查到部件的悉心保养,从理论的通俗讲解到实操的耐心示范,知识的种子越过课堂的围墙,在泥土里扎根、抽芽,终成滋养农业发展的丰饶养分,让科技的微光在乡野间绽放出璀璨的振兴之光。
二、光影筑奇梦:让3D打印照见乡土新篇
在二家寺村的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一场关于3D打印的奇妙之旅悄然开启。实践队员们将这项“无需模具便能造万物”的技术带到孩子们面前,讲解它如何像魔法般逐层堆叠材料,构建出航空航天的精密零件、医疗领域的辅助器具,甚至是复刻乡村里承载记忆的老物件。当3D打印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光芒交织,不仅颠覆着传统的制造图景,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创新”的种子,让他们看见科技为乡土编织的无限可能,让“三维智印”真正成为唤醒乡愁、点亮未来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