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名师进南职 戏曲艺术浸课堂
日期:2025-03-30  作者: 来源:  浏览量:9

川剧属于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明代时期“出现了”川剧,清代初期“诞生”了川剧,清代中期“形成”了川剧。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及云南、贵州、湖北省的部分地区,是中国西南部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戏曲与舞蹈艺术的深度融合,南充市川剧名师团队于2025年3月27日走进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为音乐教研室和舞蹈教研室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戏曲艺术教学交流活动。这次培训是我们在学院双师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此次活动聚焦戏曲身段、唱腔及伴奏技巧,旨在提升音乐和舞蹈骨干教师的戏曲表演能力,推动非遗文化的校园传承,促进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的双师培养。

参培骨干教师名单如下:

一、名师亲授戏曲身段,舞蹈课堂焕新颜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南充市川剧团杨小琼担任戏曲身段导师,为南职院舞蹈教师传授川剧经典身段技法。杨小琼老师结合川剧“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讲解了川剧的历史,现场示范了川剧旦角的团扇运用、小生的折扇技法以及武生的身段组合,强调戏曲表演中“形神兼备”的艺术精髓。  

南职院舞蹈教师在名师的指导下,尝试将川剧身段融入舞蹈编排。她们表示:“戏曲身段的细腻表达和节奏控制,对提升舞蹈的叙事性和感染力有很大帮助。未来我们计划在舞蹈教学中融入更多戏曲元素,让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  

 

二、川剧唱腔进课堂,跨界融合促创新

除了身段训练,川剧团导师带领团队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师生讲解了川剧唱腔的特点,杨小琼介绍川剧融合高腔、昆腔、胡琴、弹戏和灯调五种声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活动现场,川剧演员示范了《思凡》、《桂英打雁》经典选段,并指导师生体验川剧高腔的演唱技巧。戏曲唱腔的呼吸控制和情感表达,对声乐教学很有启发,未来将探索戏曲唱腔与声乐教学的结合,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

 

三、传统伴奏技艺助力音乐教育

在戏曲伴奏环节,川剧团乐师展示了川剧打击乐和胡琴的演奏技巧,并邀请师生参与互动。培训师生尝试用古筝、二胡等乐器模拟川剧伴奏风格,体验传统戏曲音乐的独特韵味。戏曲伴奏的节奏感和即兴性,对现代音乐创作很有借鉴意义,未来将加强校团合作,推动戏曲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四、校团合作共育艺术人才,非遗传承再添新路径

南充市川剧团表示:“戏曲艺术的传承需要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走进高校不仅能让年轻一代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也为川剧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双方计划在课程共建、剧目创排、艺术展演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川剧艺术的活态传承。”

此次交流活动是南充市川剧团与南职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合作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南职院艺术系与川剧团联合开办“川剧非遗传习班”,定向培养川剧后备人才,部分优秀学员已进入市川剧团实习演出。川剧名师进校园活动,不仅让舞蹈与音乐专业的骨干师生领略了川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也为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教育的融合探索了新路径。随着校团合作的深入推进,南充的戏曲文化传承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教研室

                                 2025.03.29

 

收藏本页